江西化工

综述与专论

  • 洛索洛芬钠关键中间体合成研究进展

    李翠钦;周德英;尹若楠;孙丽;

    洛索洛芬钠(1)属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其活性代谢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和消炎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炎和肩周炎等,2-(4-溴甲基苯基)丙酸(2)是其合成的关键中间体,对于(1)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合成和扩大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综述了以对甲基苯乙烯、苯乙腈、对甲基苯乙腈、氯化苄等物质为起始原料合成关键中间体(2)的9条工艺路线,并分析了各路线的特点,为其工业化生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25年04期 v.41;No.18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 细菌在铜箔清洗水中的危害与防控措施

    李洋;李觉林;蒋少华;刘涛;高忠强;

    电解铜箔是一种电子产品与新能源电池的载体与导电材料,目前正朝着超薄、超厚、高频、高速等几个方面多维度发展,在其生产过程中有多个环节会用到去离子水清洗箔面。在气体与营养物质充足的前提下,环境温度达到37℃,pH达到7~8时,清洗水中会滋生大量细菌,细菌在管路中长时间滞留,会在管路内壁形成黏泥,堵塞过滤器与洗箔喷嘴的同时还会在铜箔表面形成斑点。细菌在箔面残留不仅会对铜箔外观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其抗剥离性能。借助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手段对细菌的微观结构与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物理杀菌、化学杀菌、优化管路走向、清洗末端管路等一系列措施来防控细菌的大量滋生,降低细菌过度繁殖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这对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与企业品牌影响力有重大意义。

    2025年04期 v.41;No.180 6-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 植物源中药挥发油的提取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刘富梅;郑昊卓;侯景;柳海燕;徐佳琳;

    植物源中药挥发油是含萜烯类、醛类、酯类等复杂成分的重要活性物质,其独特的芳香气味与生物活性备受关注,但存在提取率低、含量不稳定等技术瓶颈。本文综述了植物源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提取技术分为传统方法与新型技术两类;化学成分以单萜、倍半萜为核心,辅以酚类、醇类等衍生物,共同构成其生物活性基础;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多重功效。旨在为优化挥发油提取工艺及拓展医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

    2025年04期 v.41;No.180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赣江生态,无废智城”——吉安市“无废城市”建设路径探究

    汤明兰;郭福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举措,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绿色变革。本文以赣江生态为纽带,分析吉安市“无废城市”建设现状,并分别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多元层面探索“无废城市”建设路径,奋力打造吉安“无废”智慧之城。

    2025年04期 v.41;No.18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化工园区火灾场景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

    阮文;张留泉;

    聚焦化工园区火灾问题,深度挖掘致灾因素并归纳火灾特点,全面研究灭火技术。通过理论分析、战例研究和实际消防工作结合,为化工园区制定科学有效的火灾防控策略,保障化工园区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稳定,为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2025年04期 v.41;No.180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检验检测

  • UPLC-MS/MS法测定土壤中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研究

    丁贤明;刘华;蔡鹏;王佳;盛天露;

    建立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定量测定不同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量,以样品前处理优化为研究方向,并对仪器各方面条件进行优化,从方法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加标回收率等角度出发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前处理提取剂采用(Mclvaine缓冲溶液:乙腈=6:4)效果最好,在该前处理方法下,前处理提取剂采用(Mclvaine缓冲溶液:乙腈=6:4),固相萃取柱采用HLB净化,仪器条件方面:色谱柱采用C_(18)(2.1 mm×100 mm,5μm),流动相采用0.1%甲酸溶液-乙腈,流速选择0.3 mL/min,柱温选择30℃为最佳方法条件。从目标物的加标回收率结果上看,各种类型土壤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加标回收率均在70.7%~99.7%,相对标准偏差均在0.96%~3.73%,且各种目标化合物在UPLC-MS/MS中的检出限均低于0.2μg/kg,说明该方法可用于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检测。

    2025年04期 v.41;No.180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 “九龙盘”类药材鉴别研究

    张霞;马彬焰;曾佳莉;杜宇涛;胡成刚;

    目的:本文对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常作为九龙盘类药材应用的四种苗药珊瑚姜、山姜、蘘荷和九龙盘进行生药学研究,为今后的鉴别以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对民间混用情况严重的四类药材珊瑚姜、山姜、蘘荷和九龙盘进行初步生药学研究。结果:珊瑚姜、山姜、蘘荷和九龙盘饮片性状有所区别,珊瑚姜直径较大,山姜可见细小的孔隙以及筋脉点,九龙盘不具辛辣味;横切面显微可通过分泌细胞、维管束类型以及凯氏点进行区分;对于药材粉末鉴别,根据草酸钙晶体类型、导管类型、有无非腺毛、油管、棕色块等进行区别。结论:本研究对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的四种苗药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初步完善了四种混用品的性状、显微鉴别区别。

    2025年04期 v.41;No.180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法测定炒玉竹饮片中果糖含量的研究

    罗丽娟;周劲松;马恩耀;黄丹虹;林苗音;

    目的:建立炒玉竹中果糖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水加热回流提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法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HILIC-Z(2.1 mm×100 mm,2.7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5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CAD检测器参数:蒸发温度50℃、幂函数值1.00、数据采集率20 Hz、过滤常数3.6 s,外标法定量。结果:果糖的线性范围为0.156 0~2.807 9μg(r=0.9999),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及稳定性的RSD均小于2.0%;加样回收率的范围在97.6%~102.7%,RSD为1.9%。10批炒玉竹样品的果糖含量为2.33%~3.67%。结论:所用方法灵敏度、准确度较高、重复性良好,操作简单便捷,可用于炒玉竹中果糖含量的测定。

    2025年04期 v.41;No.180 33-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 高锰酸盐指数全自动分析仪与手工测定的比对分析

    吴烨超;朱丹;包金婷;

    通过使用高锰酸盐指数全自动分析仪及传统手工滴定法分析水中的高锰酸盐指数,通过两种测定方式之间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得出的结果无显著差异,且仪器法在精密度、检出限上表现更优,仪器法可以更好地控制消解时间和消解温度,减少人为误差,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节省人力资源,大大提升实验室分析效率。在日益繁重的环境监测任务下,正确有效地使用仪器具有重大的意义。

    2025年04期 v.41;No.18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 HPLC-MS/MS法测定文眉剂中非法添加利多卡因等化学成分的方法

    罗诚;陈莉;罗雨阳;颜明;唐晋;

    目的:建立筛查文眉剂中非法添加2种化学成分的HPLC-MS/MS方法。方法:用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乙腈(50:50),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0 m L/min,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再采用MS/MS进行确证,检测非法添加在文眉剂中的2种化学成分。结果:2种化学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回收率在98.08%~99.74%之间;检测限为0.55~1.46μg/m L。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较高,适合文眉剂中2种化学成分的非法添加检测。

    2025年04期 v.41;No.18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 参葛补肾胶囊中葛根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陈沫;王翻红;李珍;王蕾;郝娟;

    目的:确定参葛补肾胶囊中葛根素的最佳薄层色谱条件,以建立可操作、专属性强、准确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葛根对照药材和葛根素对照品为指标成分,将参葛补肾胶囊提取液在薄层板上点样,考察展开剂和供试品溶剂对薄层色谱分析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的薄层色谱条件。结果:采用硅胶G薄层板进行分离,供试品经20%~100%的乙醇或40%~100%的甲醇溶液溶解后点样,以三氯甲烷-甲醇(或乙醇)-水(体积比为7:2.5:0.25)的混合展开剂展开,展开后将薄层板置于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该色谱斑点清晰,各组分分离效果好。通过方法学考察,表明葛根素在1.66~13.28μg(r=0.992)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葛根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值为2.18%。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参葛补肾胶囊中葛根的定性鉴别。

    2025年04期 v.41;No.180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特种设备

  • 基于事故树分析化工园区储罐区爆炸事故的解析

    孟祥明;邵奎智;

    目的:对化工园区储罐区爆炸事故进行科学剖析,探寻事故成因与关键要素,为精准预防和管控此类事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事故树分析(FTA)方法,确定“储罐区爆炸”为顶上事件,分析引发该事件的中间及基本事件,并绘制事故树,开展布尔代数运算、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计算及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分析。结果:经布尔代数运算得出逻辑方程,算出24个最小割集与2个最小径集;采用近似计算法明确10个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系数排序为I(X_1)=I(X_2)=I(X_9)=I(X_(10))> I(X_3)=I(X_4)=I(X_5)=I(X_6)=I(X_7)=I(X_8)。结论:化工园区储罐区爆炸事故致因复杂,通过事故树分析可有效识别关键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有力支撑,对降低事故风险意义重大。

    2025年04期 v.41;No.180 49-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实验与研究

  • 5,10,15,20-四(4-甲酸甲酯苯基)卟啉锌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光谱表征、Hirshfeld表面分析及理论计算研究

    王大为;王奕栋;匡仁云;易绣光;王银锋;蔡金华;

    本文报道了一例基于卟啉配位组装的新型锌(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以5,10,15,20-四(4-甲酸甲酯苯基)卟啉(H_2L)为有机配体,通过溶剂热合成法在140℃条件下与Zn2~+离子发生配位组装反应,成功制备了具有新颖结构的配合物[Zn(L)(DMF)](DMF=N,N’-二甲基甲酰胺)。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每个结构单元由Zn~(2+)离子与去质子化卟啉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及轴向DMF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具有C_(4v)对称性的五配位四方锥几何构型。晶体堆积分析显示,通过多种分子间作用力(包括π-π堆积、氢键及范德华力)的协同作用,配合物构筑出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前沿分子轨道分析与Hirshfeld表面研究的理论计算证实了电子结构特征。TD-DFT模拟表明,d-π*轨道杂化作用导致LUMO能级降低,该结果与紫外-可见光谱中Soret带蓝移(13 nm)的实验现象一致。荧光光谱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在650 nm和710 nm处呈现强卟啉特征发射峰,展现出优异的发光性能。

    2025年04期 v.41;No.180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1K]
  • 二硫化二异丙基黄原酸酯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分析

    宋志强;李红良;李应辉;丁炳伟;贾太轩;

    本研究采用甲苯为溶剂,一步法制备二硫化二异丙基黄原酸酯(DIP),原料按照一定化学计量比n_((甲苯)):n_((二硫化碳)):n_((N-甲基苯胺)):n_((二乙基甲胺)):n_((过氧化氢))=18.928:2.297:1.866:1.307:2.300,投入反应釜中,在剪切分散下进行反应,通过甲苯作为分散介质、控制氧化剂的通入时间、通入速率等反应条件,制得二硫化二异丙基黄原酸酯。对DIP进行FTIR、XRD、UV-vis、HPLC、~1H-NMR和~(13)C-NMR分析检测,红外光谱从化学键角度揭示了DIP的微观结构,蕴含甲基、异丙基、C=S、C-O、C-S、S-S等,结构呈烷基链状对称结构,-N-呈叔胺型结构,稳定性很强,硫化促进作用中不能产生亚硝胺,因此,DIP是一种环保型秋兰姆促进剂。XRD检测出DIP的晶胞参数、晶面指数等晶体学数据,完成了物相组成和结构的定性鉴定。紫外光谱检测出最大吸收波长为287.7 nm,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测定DIP含量提供了基础实验数据。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出纯度,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DIP纯度达97.61%。分析~1H-NMR检测谱图,DIP分子结构呈对称,样品分子中氢原子数为14 H,共有-CH_3、-CH-的两种化学环境,和DIP的分子式C_8H_(14)O_2S_4相符合。分析~(13)C-NMR检测谱图,存在6个峰,目的产物共8个C,与DIP分子式C_8H_(14)O_2S_4相吻合。本研究探究了一步法制备DIP的清洁生产工艺,揭示了DIP的内在微观结构和规律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制备的新型环保橡胶硫化促进剂。

    2025年04期 v.41;No.180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 过氧化氢氧化法苊醌合成研究

    刘金池;鄂永胜;杨禹菲;杨硕;刘璐;

    苊醌可用来生产苊醌类荧光染料、杀虫剂等。实验以苊为原料,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四水合乙酸钴组成复合催化剂,50 wt.%过氧化氢溶液为氧化剂,冰乙酸为溶剂合成苊醌,产品纯度大于98%,收率达到77.5%。红外吸收光谱验证了产品结构。实验的最佳条件为:复合催化剂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四水合乙酸钴的摩尔比为7:1,复合催化剂的用量为原料苊的10%,氧化剂过氧化氢和原料苊的最佳摩尔比为6:1,反应温度为80℃,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时间为2 h,反应时间为8 h。同时对影响产品收率的其他因素,如氧化剂过氧化氢浓度、溶剂冰乙酸的用量、沉淀剂蒸馏水的用量和重结晶溶剂甲醇的用量等都做了说明。过氧化氢氧化法合成苊醌不产生废渣,合成过程绿色环保。

    2025年04期 v.41;No.180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水包油包颗粒乳液作为鼻腔黏膜免疫佐剂效果的研究

    张超越;苗春宇;张豪;

    目的:优化基于鼻腔黏膜免疫研究的乳液颗粒作为疫苗佐剂的制备配方及免疫评价效果。方法:以特定分子量和浓度的壳聚糖、PLGA以及商品铝佐剂经过不同配方制备,并与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混合,引入至油包水乳化液作为内部水相,再加入至含有Tween80的PBS的外水相中,形成3种W/O/W复合乳液佐剂;以小鼠动物作为模型,通过滴鼻进行了3种复乳佐剂的体内免疫效果评价实验。结果:使用分子量为1.3W的PLGA制备得到粒径为286 nm的均一颗粒作为水包油包颗粒的内水相,在针对鼻腔黏膜免疫效果评价实验中,证明PNP/O/W复乳能够有效延长鼻黏膜停留时间,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增加了20倍,鼻灌洗液中分泌型IgA的抗体水平提高了60倍以上,具有良好的体液和黏膜免疫效果。结论:使用了3种颗粒通过不同配方的制备作为内水相,成功将其引入至复乳后,在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的免疫实验中,PLGA为颗粒的复合乳液佐剂有效提升了对小鼠的免疫效果,且具备较好的生物安全性,证明了PNP/O/W复合乳液佐剂能够作为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性疫苗佐剂。

    2025年04期 v.41;No.180 69-7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材料科学与技术

  • 分子筛限域Ni团簇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张彤;杨野;魏旭航;秦玉才;宋丽娟;

    分子筛限域金属团簇催化剂在多种催化反应中具有重要应用,其封装效率的提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原位固相研磨法,以Ni-DETA为模板剂,凭借模板剂对Ni物种的定位控制与稳定作用,成功制备了SAPO-5分子筛封装Ni团簇催化剂。研究发现,SAPO-5封装可显著增强Ni物种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使Ni物种主要以强相互作用态存在。通过调控混合模板剂的类型与添加量,可进一步优化Ni-载体相互作用,并调变催化剂的酸性质。在正己烷临氢异构化反应中,以DPA和Ni-DETA为模板剂所制的Ni/SAPO-5催化剂因兼具与载体强相互作用的Ni活性位和适宜的表面酸性,表现出优异的异构烃选择性与收率,在320~360℃反应条件下始终保持91.8%以上的异构烃选择性。该催化剂的二支链异构烃选择性达15.4%,对提升汽油辛烷值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v.41;No.18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9K]
  • 近红外光调控酶活材料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叶勇;夏秋;胡先春;何璇;周奇志;

    近红外光可以实现对酶的实时、精确调控,可成为癌症治疗、食品工业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有效工具。新型光响应材料有金纳米颗粒、铂纳米颗粒、碳化钛纳米片、上转换纳米材料和液态金属纳米液滴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光响应纳米材料与酶结合后产生光热效应或F?rster共振能量转移来调节酶活性。当前可供选择的材料较少,有待设计和开发更多的近红外响应纳米材料,并针对作用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实现材料多样性,满足不同领域调控酶活的要求。

    2025年04期 v.41;No.180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 自修复有机凝胶研究进展

    陈一元;卢凌彬;

    自修复凝胶因其优异的耐久性、拉伸性、响应性获得了广泛关注。在决定凝胶性能的各大因素中,分散相的作用不可忽视。但这种决定作用还很少被系统地探讨。有机溶剂不仅类别多样,具备显著的物性优势,还能通过多种方式与分散相产生丰富的相互作用,赋予自修复凝胶优异的性能,实现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新近报道的自修复有机凝胶的主要性能及其与有机溶剂间的内在关系,并从机理上给予一定的解释。最后,展望了未来自修复凝胶设计中有机溶剂的选用趋势。

    2025年04期 v.41;No.180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 石灰窑三分仓SCR脱硝反应器内流场特征及优化

    贾纪强;梅皖政;徐贵玲;刘鑫;王昕晔;

    石灰窑排烟温度低,只能采用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但是在低温条件下,催化剂容易中毒,催化剂通道容易堵塞。因此,更换周期较短。某工程创新性地提出了SCR三分仓结构,将催化剂仓分为两个边仓和一个中仓,方便更换催化剂。本文针对该结构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催化剂入口的烟气流速分布和氨气浓度分布评价SCR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边仓关闭时的烟气流速均匀性较差,虽然导流板可以进一步提升三仓全开和中仓关闭时速度的均匀性,但是无法改善边仓关闭工况,因此需要减少该工况的运行时间;分仓运行对催化剂入口氨气浓度分布的影响较小;加装导流板、上移和偏心布置喷氨位置后,催化剂入口的氨气浓度均匀性获得显著提升。

    2025年04期 v.41;No.180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0K]
  • 催化燃烧法去除烹饪电器所产生VOCs的研究和应用

    张冉;魏云杰;沈斌;周阳;刘海亮;

    为了减少家用烹饪电器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室内空气的污染,针对利用催化燃烧法去除空气炸锅烹饪VOCs的应用展开研究。制备了堇青石蜂窝陶瓷负载Pt/Pd贵金属催化剂,催化剂经过SEM-EDS、BET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组分分散均匀,Pt和Pd质量分数分别为0.25%和0.33%,催化剂比表面积为47.5 m~2·g~(-1),平均吸附孔径为12.2 nm。在250℃不同空速条件下,催化剂对乙醛和甲苯的催化燃烧转化率分别≥95%和≥77.1%,乙醛和甲苯催化燃烧后,CO_x产生率分别≥87.4%和≥69.3%,催化剂对乙醛、甲苯等VOCs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矿化能力。将堇青石蜂窝陶瓷催化剂置于空气炸锅内部对实际烹饪时产生的VOCs进行催化燃烧实验,结果表明,对烤制鸡翅和红薯过程产生的TVOC去除率达到73.5%和69.4%,此外,连续烤制18次鸡翅后,空气炸锅烹饪TOVC去除率没有明显降低,表明堇青石蜂窝陶瓷负载Pt/Pd贵金属催化剂在空气炸锅内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2025年04期 v.41;No.180 96-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 环境影响后评价中铝型材企业污水处理站污泥危险特性判定研究

    谭一新;

    本研究在铝型材企业环境影响后评价中以原本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但不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中的酸洗、碱洗、水洗污水处理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污水水质特征和污水处理工艺分析,并结合样品有机定性扫描结果,排除污泥腐蚀性、反应性、急性毒性、易燃性和有机物毒性物质含量危险特性,采集企业工艺、工况、污水处理站进出口水稳定情况下污水处理站污泥样品进行浸出毒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污泥特征污染指标浸出毒性检出值远低于标准限值,判定该污泥不具有浸出毒性危险特性。综合环境影响后评价所有成果,判定该企业污水处理站污泥不具有危险特性,即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通过本研究,可为环境影响后评价中固体废物危险特性因《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修订而可能发生变化的相关判定提供参考思路。

    2025年04期 v.41;No.180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荔枝壳和龙眼壳干粉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

    黄晓玲;吴标;王孔迪;黎诗颖;吴健松;

    荔枝壳和龙眼壳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农业废弃物,因其表面富含羟基和羧基等活性官能团,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荔枝壳和龙眼壳干粉为吸附剂,探讨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果壳干粉用量、亚甲基蓝水溶液的初始浓度、pH值、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pH值为8.0、亚甲基蓝水溶液的初始浓度为50 mg/L、果壳干粉用量为10 mg、吸附时间为90 min、吸附温度为60℃),荔枝壳和龙眼壳均对亚甲基蓝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而且荔枝壳和龙眼壳干粉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均随吸附温度升高而升高,这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本项研究旨在为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再利用以及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进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41;No.180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 一种提高废旧稀土荧光粉稀土回收率的方法

    陈昕;

    废旧稀土荧光粉的回收对稀土资源循环利用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一种新工艺,包含碱熔焙烧、水洗、氯化亚铁还原酸浸三个环节。在碱熔焙烧时,根据荧光粉成分选择Na OH作为碱熔剂,经升温、冷却过程,破坏晶体结构,从而释放稀土。在水洗阶段按特定固液比加水搅拌、过滤,脱除可溶性杂质。在氯化亚铁还原酸浸中,配好特定浓度的浸出液,投入水洗渣,在60~80℃下反应2~4 h,监测稀土离子浓度。该工艺系统集成度高,践行绿色化学理念,酸耗少、污染小,还能精准调控反应条件,有效提高稀土回收率。

    2025年04期 v.41;No.180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教学与实践

  • 留学生探究性教学改革探讨——以分光光度法实验为例

    王财兴;

    本研究以留学生大学化学基础实验为背景,聚焦跨文化语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选取分光光度法测定亚铁离子浓度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对比不同显色剂与亚铁离子形成的显色配合物,系统探究亚铁离子浓度与吸光度的定量关系,并基于光色互补原理深入分析配合物颜色变化的成因。实验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结构调节-性能对比”的研究范式,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式学习项目,激发留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思维能力。旨在增强学生对实验教学改革的理解与认同,并为跨文化教育中的实验课程优化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41;No.180 113-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 以新教学模式促进制药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探索

    毕晶晶;费娜;罗晨曦;卢静;杨俊杰;

    本文旨在讨论“对分课堂+BOPPPS+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采用“对分课堂+BOPPPS+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为工科类专业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4期 v.41;No.180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 知识图谱助力药物分析混合式实验教学改革

    何彩玉;

    药物分析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实验教学尤为关键。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已难以满足需求,亟待改革。基于知识图谱的药物分析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实验教学以学生的认知为主体,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为其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院在2022级药学专业首次开展基于知识图谱的药物分析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并与采用传统教学的2021级药学专业进行对比。结果显示,2022级药学专业的学生,无论是期末成绩,还是教学满意度都优势明显。由此可见,相较于传统教学手段,基于知识图谱的药物分析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2025年04期 v.41;No.180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 《江西化工》(双月刊)

    <正>致力于打造江西化学化工领域学术高地交流学术成果,沟通科技信息,多元并蓄,深广远行投稿需知一、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1.投稿方式:来稿请以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jxhg2006@sina.com,并在邮件中写明作者或通信联系人姓名、手机号码、工作单位、E-mail、作者简介、通信地址、邮编、论文获基金项目资助情况等。2.文章题名一般在20个字以内(包括中英文、数字及符号),中文摘要不少于300字,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素;文章题名、姓名、单位(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不少于3个)需要译成英文,且中英文务必严格对应;图、表要求有图号、图名、表号、表名,并且须在文中引用。

    2025年04期 v.41;No.180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 下载本期数据